Center for Studies of Media Development, Wuhan University.
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
article
《传播创新研究》| 吴世文:面向可沟通世界的传播创新
发布时间:2023-09-08 作者:CSMD 来源:CSMD

环顾周遭的世界,新传播技术日益进步,人类用于交流的工具、手段日益增多,信息的生产与流通日益加速,但人与人之间、群体与群体之间沟通的障碍、问题和危机似乎并无减少的趋势。无论是个人在面对繁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时的无奈,还是个人在面对人工智能语言聊天模型ChatGPT时的新奇,都表现出人类在今天是如此地需要与渴望沟通,又是如此地难以进入交流、理解、信任与认同的“王国”。

当下,人们的交流实践处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、全球世界与地方世界、人类世界与技术世界等多重世界之中。人与人的沟通、人与技术的沟通等都是跨文化的过程,也是人类世界运转的表征。可沟通世界指向借由自由而有效的互动增进人类的福祉,增进人与人、群体与群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。可沟通是交流实践的愿景,其意义不言而喻。从人类社会角度看,可沟通是各种范畴的共同体生成、维系、发展与转换的前提。从个体角度看,可沟通是个体融入共同体的基础,是实现自我的必由之路。

不过,交流实践场域存在的垄断、去公共性、商业化、伪信息等造成交流与理解的障碍,导致人们无法沟通,抑或带来交流的倦怠,且不说战争、矛盾、偏见、隔阂等对可沟通的直接影响。世界有变得难以沟通的危险,人们在一些时候失去了沟通的欲望与动力,这带来了新的交流焦虑。传播创新致力于建立连接、促成理解、增进信任,推动构建可沟通的世界,减少或消解不可沟通的因素,让人类与万物共同栖居在这个世界里。

可沟通世界,是一个多元主义的世界,需要多种声音。因此,面向构建可沟通世界的传播创新,需要他者视角。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,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然而然的出发点,也是人们获得外部性和激发主动性的起点。但是,一旦进入交流的领域,互动就是应有之义。互动得以建立与维系,不仅需要自我的主体性,而且需要从他者视角认识自我与世界。他者在互动中产生,也在互动与理解中形成对自我的观照。他者化也许不足取,但经由他者视角进入一种主体间性,对于互动和理解则必不可少。从技术话语和治疗话语的角度探究他者视角的理论、观点乃至口号并非易事,而在交流实践中具有他者意识,也实非易事。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认识、理解和改造世界拥有更多的资源,显得难度较小,而他者往往在远方或需要来到“现场”,他者视角因而需要转换的资源与力量,显得难度较大,也难得。面向实践的传播创新如何催生他者意识,在全球化时代是一项新的课题。

在媒介化社会加速演进的今天,媒介技术日益成为人们交流和理解的中介,构建可沟通世界离不开媒介技术的参与。更进一步,智能技术的进步,使得技术越来越具备某种类人的主体性,而不仅仅是对象、工具和手段,这便是进入公众视野的人工智能。面向构建可沟通世界的传播创新,需要处理人与媒介技术的复杂关联。在今天探究人们的沟通和对问题的理解时,无论是从人的主体性入手,还是从技术与社会互动的共识切入,都需要直面一个问题:人类与技术之间是可以交流的吗?我们因何需要此种交流?此种交流是外在的吗?人工智能在当下的发展(如ChatGPT问世)及种种想象表明,人们仍然将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工具或技术手段对待,习惯于工具化使用智能机器人,而没有将智能的产物作为可能的交流对象,这会弱化人类自身的智能和情感需要。人类与智能的产物的交流何去何从,是传播创新需要直面的命题。人们对于技术垄断交流或者带来过度商业化等负面问题的担忧本身,即是一个社会问题。

从根本上看,可沟通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公共机制。交流、共享和理解本身是人类需要珍视的价值,可沟通创造这些价值。因此,构建可沟通世界,需要一种新的公共性。在现实世界、虚拟世界、全球世界、地方世界、人类世界、技术世界等多重世界之中,这种公共性也许有不同的原则和表征,但它们都基于一些共识,诸如事实、专业主义、公共利益等,共同反抗垄断、偏见与伪信息。随着交流的扩张,语言、意识形态、空间、群体的交流障碍会被放大,世界就更加需要新的公共性“医治”交流的障碍。

传播即生活,交流即信任,可沟通即责任。可沟通世界,是一个互动的世界,也是一个需要负责任的世界。从人类寻求可沟通的历史进程看,无论是开创地理大发现的冒险、西天取经或出门传教的激情,还是更新技术的智慧、寻求贸易的谋算,构建可沟通世界既是向外看,也是解决自我与内在的困惑。面向构建可沟通世界开展传播创新,不仅需要逾越客观的障碍,还需要克服自我的恐惧,从而进入主体间性的领地。我们既需要打破空间的障碍,也需要打破时间的障碍;既需要摆脱来自他者的压力,也需要摆脱源自自我的束缚。

 

引用参考

本文注释及参考文献从略,详情请参阅原文:吴世文.面向可沟通世界的传播创新[J].传播创新研究,2022(02):1-3.

作者信息

吴世文,海燕策略线路1研究员,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

关于我们
关注我们
  • 微信公众号:海燕策略线路1
找到我们
  • 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樱园路
  • 邮编:430072
  • 电话:027-68756616
  • 邮箱:whucsmd@163.com